close

200710813055866_2  

有沒有那種時候,你開始覺得時間「不應該是這樣」,總覺得他的流速,跟你「想像中」不一樣?

或者是說,人體裡面不應該是有個「鬧鐘」,能準時的感知到現在的時間嗎?

 

外在時間的流速,跟我們身體裡時間的流速,到底一不一樣?

難道說:不一樣?

 

事實上,身體和意識測量時間的方式完全不同。內在時間取決於意識,是意識正專注於何事而定。

如果意識同時在注意其他事物的話,我們就會低估流逝的時間。

 

咖啡的合成物質裡含有刺激性,會使我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於格外顯著的外在刺激上,血液裡帶有一點咖啡因,會讓人容易忘記周遭的世界──連帶忘記時間如何流逝。

 

而指揮動作的感官與時間的感受是不可分割的。當兩者中的一項功能受損時,另一項也多半會喪失。中風或因腫瘤導致小腦受損的人,往往難以感受時間。他們不能用手指敲打出簡單的節奏,也比較不出兩段不同時間的長短。對大腦而言,時間就是動作。

 

世界的速度之所以改變,是因為他們自己體內的節奏改變,即使我們只是在一旁觀看,大腦會將我們觀察到的動作重複一遍。所以看到打太極的時間,跟看到打籃球的時間,在我們感受裡是不同的。

 

而時間感主要取決於我們經歷了多少事物。我們感知到越多的時光流逝信號,就會把這段時間估算得越長。反之,如果注意力被其他東西吸引住的話──例如置身一個新環境──我們就感知不到,或是只有限度的感覺到時間流動,時間便好像縮短了。

年紀越長,大腦記住新經驗的意願必然會減弱,這也是覺得年輕時時間過得比較慢,年長後時間過得比較快的原因

 

歐洲人認為過去在我們背後,未來則從前方向我們而來。

然而,愛瑪拉人(Aymara)人剛好相反,若問他們過去與未來何在,他們會指著前方視線所及之處。他們認為自己已經看見過去發生過的事,未來則是未知的,看不見的,所以未來應該在背後。因為未來是看不見的,所以不值得浪費一丁點精神去想。若問他們明天如何,得到的答案是聳聳肩。

 

對未來的認知不同,影響一個族群、文化,甚至個人的做事方法與方針。

而對時間的認知不同,是不是不知不覺中,也制約我們的能力,與我們的時間分配呢?

少一點注意力在「思考」跟「分心」上,試著「多做一些」,說不定會得到更好的效果呢!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unset113335 的頭像
    sunset113335

    Miss.Medi

    sunset11333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