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心理學家強納森.海德特說:「人類對於壞事的反應,總是比好事來得迅速、強烈而且執著」
「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經常感覺到威脅,因此把更多心神放在自我防備上。每次遭遇到威脅,我們必須全心考慮自己,才能判斷威脅的嚴重性,以及該如何處理」反之,當我們越有安全感,就能將注意力放在長遠的目標上。
我們的身體無法分辨哪些是危及生命安全的威脅,哪些只是生和中的尋常恐懼
問題是,面對那些並非生死攸關的問題時,「戰與逃」的本能反應往往讓我們付出沉重代價
ü 損害健康
腎皮醇,一種分解荷爾蒙。在身體循環過久,會產生一種毒素,損害大腦裡掌管記憶的海馬體,進而影響學習能力,還會干擾T細胞的增生,減弱免疫力
ü 抑制大腦前額葉的活動
理性的思考會降低我們面對生命威脅時的反應速度
但面臨的問題與生死無關時,我們無法冷靜思考出最好的對策
當你被觸發得時候,先問自己兩個簡單的問題:「事實是什麼?」、「我的解讀是什麼?」
當我們被別人的話刺傷的時候,通常先入為主任為對方是有意的。但或許還有其他可能。用反射鏡頭看事情,可以讓我們不要一下子就跳到結論。放開心胸,只要你有任何一點不確定,就抱持懷疑、開放的態度,甚至務實的樂觀,而不依靠直覺反應,這樣能讓我們想得更多、做得更好,更容易與他人相處
另一個是用「反轉鏡頭」來看世界,也就是用我們對手的角度來看世界。這不代表你要放棄自己的觀點,只是讓自己的視野更廣
全站熱搜